热疗(Hyperthermia)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指“高热”或“过热”。它是物理治疗的一类,以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传递到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常用的热疗方法可分三类,即高频透热疗法、辐射热疗法和传导热疗法。
癌细胞群的血液循环较为特殊,它自生的毛细血管较脆弱,散热能力差,利用这个原理,当全身温度达到41.8℃时,局部肿瘤组织温度就可以达到45℃以上,短时间的持续高温会使肿瘤组织和细胞死亡或者逐渐凋亡,而正常组织细胞却能存活。同时,高温通过抑制肿瘤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蛋白酶的活性,来破坏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热疗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及免疫能力;热疗产生的肿瘤细胞变性蛋白和坏死分解产物作为抗原,可以激活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提升机体的抗肿瘤的免疫能力。
另外,热疗会使毛孔扩张、出汗,这也是人体排毒的一个途径。如果在做热疗时还有其他药物输入体内的话,可以大大提高这些药物的药效,同时热疗也能增加病人对化疗及局部放疗的敏感性。
局部或区域性热疗
加热范围局限于病变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而全身温度无明显升高的加热方法被称为局部热疗,区域性热疗为局部热疗的另一种形式,热源有微波、射频、超声波等。由于区域性加热也可以使全身温度升高,也有学者用区域性加热来进行全身热疗。区域性热疗的治疗范围主要为躯干部各种早、中、晚期恶性肿瘤,除了头颈部、四肢以外。
全身热疗
全身热疗是指用各种加热使人体温度升高而达到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的一种热疗方法。
全身热疗的加热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生物学法、体外循环法、经体表加热法。生物学法是指给人体注射微生物或生物制剂等使人体发热的方法,如早期注射Coley毒素、短小棒菌等,因人体对致热源敏感反应程度无法预估,发热温度和时间不易控制,风险性高,目前已罕见使用。体外循环加热是指用特殊的设备将体内部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加热达预定温度后,再循环进入体内达到升高体温的方法,因设备和成本昂贵、操作繁琐不易普及。体表加热是利用辐射或传导的方式把热能经体表传递至体内的加热方法,如红外线辐射、热水浴、热蜡浴和电热毯包裹等,而80年代所用的热水浴、热腊浴、电热毯等因有诸多缺陷已经很少应用,红外线辐射加热效果确切、副作用小、易于监测、成本较低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是指在体腔内灌注含有化疗药物的温热液体并利用加热设备使其保持一定的时间来治疗发生在其内部的恶性肿瘤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腹腔热灌注化疗、胸腔热灌注化疗、膀胱热灌注化疗,心包腔热灌注化疗也在应用研究中。体腔热灌注化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毒性低的特点,是目前较成熟、较常用、被大家认可的热疗方法。
1、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IPCH )是将含有化疗药物的液体加温充盈到腹腔并恒温一段时间,是临床上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在高温状态下,肿瘤细胞膜的流动性增高,有协同作用的化疗药物进入并积聚,药物在腹腔组织的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能有效杀伤腹腔内转移癌灶,又不会产生较大全身毒性,广泛应用于腹腔消化道、妇科肿瘤和腹腔转移瘤、腹水的治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腹膜广泛转移癌(包括来源于胃癌、大肠癌、卵巢癌、胆系癌、胰腺癌、腹膜假性粘液腺癌等)的治疗;胃癌、大肠癌、卵巢癌、胆系癌、胰腺癌、腹膜假性粘液腺癌等术后腹膜转移预防;恶性腹水的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禁忌症包括腹腔广泛粘连的患者;腹腔被肿瘤充满的患者;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终末期恶病质的患者;严重促凝血障碍患者。
2、胸腔热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虽然学者们应用的方法较多,所用设备也不尽相同,但牵涉到胸腔必须密闭负压等多方面的生理机制,有一定的风险,但治疗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对恶性胸水控制的有效率可达到88%~100%。
胸腔热灌注化疗的适应症:①非小细胞肺癌伴发的癌性胸水;②胸膜有弥漫性癌灶者;③术中切破肿瘤;④可切除的复发癌,切除后仍有少量残留;⑤术后复发转移者。
胸腔热灌注化疗的禁忌症:侵袭性肿瘤已穿透膀胱壁;泌尿道感染或膀胱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