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罗鹏飞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程式研究)项目,获得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程式研究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此技术一共分为五大技术:
1. 筛瘤期 - 2. 控瘤期 - 3. 缩瘤期 - 4. 灭(活)瘤期 - 5. 阻瘤期
筛瘤期:
1.PETCT
PET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可以宏观的显示全身各脏器功能,代谢等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
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及显示病灶细微结构变化; PET/CT融合图像可以全面发现病灶,精确定位及判断病灶良恶性,故能早期,快速,准确,全面发现病灶。
PET犹如大海中的航标,CT犹如航行图,从而能准确,迅速找到目标。
2. 活检
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它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3. 影像MR . CT
CT检查目前发展得很快,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测器组成,用来收集信息。X线束对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其强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和衰减。探测器将收集到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储存和处理,从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CT值(CT number),并排列成数字矩(Digital matrix)。
MRI是Magnetic Resnane Ima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4. 基因检测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达。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
控瘤期
1. 灌注药物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血管,将导管直接插到靶血管,通过该导管注入相应药物,从而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缩瘤期
1.栓塞术
栓塞术也称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变以及消除患病器官功能之目的。栓塞术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技术 ,也是介入放射学的三大技术之一 ,并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栓塞术在我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 ,有些方面已略显成熟 ,国外起步比我国稍早一些 ,但总的来说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
灭(活)瘤期
1.冷冻消融术
冷冻消融术:近期的冷冻治疗设备氩氦刀是利用Joule-Thomson效应,采用常温高压氩气制冷,在针尖部位最低温度可达到-185℃,高压氦气复温,温度可达70℃。通过冷冻-复温等循环加速肿瘤坏死。常用的探针为直径1.47mm的超细探针,通过多针组合可以对较大病灶进行冷冻消融。低温冷冻的原理是细胞间质内冰晶形成。细胞内外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导致细胞脱水、细胞膜的损伤,进而导致细胞内冰晶形成,细胞变性坏死。冷冻期间微动脉和微静脉内膜及基底膜肿胀断裂,复温后导致局部微循环内广泛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促进组织坏死。冷冻消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较大肿瘤(直径> 75px)的方法,且无任何毒副作用,长期随访结果证明生存率高。
2.热消融术
热消融术(Thermal ablation):肿瘤细胞对温度非常敏感,不能耐受60℃以上的温度,70℃以上则会全部凋亡。通过物理学的方法在肿瘤内部产生高温可以达到原位灭活肿瘤的目的。热消融治疗中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RFA)应用最广泛,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消融电极将高频振荡电流导入肿瘤组织,使局部组织的离子和极化分子随电流交变方向快速交变产生振荡导致组织的摩擦产热,热量来自组织本身并非射频电极。在局部温度达50℃时,持续4-6分钟组织细胞即开始死亡;温度超过70℃时细胞立刻死亡;温度达100℃时,细胞膜被溶解、细胞间水分蒸发,组织崩解并炭化。肿瘤消融区呈球形或椭圆形,目前多子针消融电极一次消融直径最大可达55毫米。射频热消融术作为一项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肝脏、肾脏、前列腺等实质性脏器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3.放射性粒子植入
放射性粒子(籽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属于近距离体内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安全、可靠、适应症广、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恶性肿瘤的崭新的微创体内放疗的新技术。
低能量的放射籽源的临床功效源于被激发的离子流与所在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从而对肿瘤部位进行近距离照射。DNA是放射线对细胞作用的关键靶,射线照射导致DNA链断裂,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研究表明,肿瘤生长过程中,在繁殖周期内DNA合成后期及有丝分裂期对射线最敏感,而静止期的细胞对射线最不敏感。体外放疗分次短时间照射只能对肿瘤繁殖周期中的一小部分时相的细胞起治疗作用。肿瘤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所产生的射线能量虽然不大,但能持续对肿瘤细胞起作用,能不间断的杀伤肿瘤干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半衰期,即可使肿瘤细胞全部失去繁殖能力,而达到彻底的治疗效果。
各种影像学引导下经皮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显示了治疗恶性肿瘤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 灵活的选择最佳方法或联合治疗方法,更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4.热疗
热疗 是中医外治疗法的分支。中医热疗法又称为中医蒸煮疗法、远红外物理热疗、中医汽浴疗等、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德国医学专家2009年9月22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癌症患者时使用热疗和放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比单一接受化疗效果更好,无瘤期更长。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肿瘤已经发展为采用肿瘤微波热疗等新技术来治疗肿瘤。
阻瘤期
1.PD-1免疫治疗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一个288氨基酸残基的膜蛋白。 [6] 其最初是从凋亡的小鼠T细胞杂交瘤2B4.11克隆出来。以PD-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对抗肿瘤、抗感染、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存活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其配体PD-L1也可作为靶点,相应的抗体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PD-1和PD-L1结合启动T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逃逸。
2.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3. NK(机体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4. 中药抗肿瘤
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中药均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的肿瘤治疗相比,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而且克服了药物达到肿瘤组织的不足和肿瘤耐药性等问题。